2017年7月7日至9日,由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和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交通科技年会(CICTP2017)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召开。会议主题为“综合交通变革与创新——平等、包容、共享、创新”,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机构的近千位国内外交通专家与学者到场参会。
除全体大会外,年会设有多场专题论坛。道路设施安全改善论坛邀请国内外7位专家介绍了针对事故多发路段分析判别及道路设施安全改善的研究与经验。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张铁军博士介绍了各部委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开展实施的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以及公路科学研究院排查和处置公路风险路段的经验。交通事故风险评估与公路交通运行风险被同时用以开展事故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治理、事故风险的主动预防和被动防护,在进行公路风险路段评估时采用了综合定量决策和传统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李平凡博士从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人-车-路”耦合分析的道路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从“路-人”耦合的角度分析道路环境信息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再以特定道路环境下的输出,以及道路三维地形信息等作为车辆动力学模型的输入,实现特定道路环境、特定驾驶行为条件下的“车-路”耦合分析,进而解析道路环境因素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并对道路环境安全性做出评估。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文斌高级工程师基于在各地开展的高速公路安全评价工作,总结分析了组合线形、高速公路出入口管理、运营速度管控、隧道路段和视距改善方面的典型问题,并建议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可以从视距改善、标志标线引导优化、合理速度管控等方面进行优化、改善。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雪松教授从两方面出发,系统介绍了道路设施安全改善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在已建道路的事故多发路段判别与安全改善方面,王雪松教授团队与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共同建立了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实现了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多发设施判别与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在拟建道路的设计安全评估与优化方面,王雪松教授团队利用同济大学2011年建成的八自由度运动系统驾驶模拟器,根据湖南永吉高速公路设计文件和道路周边地形等高线图构建模拟驾驶实验场景,对高速公路组合线型设计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并提出各项改善建议及措施。
来自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交通规划设计专家梁康之以内蒙古“4.29”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为例,分析了事故致因和道路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郊主干道与支路交叉口的设计与安全改善,并提出和总结了斜交交叉口改进建议。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厅的马建明博士的报告主题为交叉口安全的创新性改进,报告探讨了使用车联网技术方案改善交叉口安全的框架和构想。交通工程是由人、车、路、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利用车辆、行人、设施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来改善交通环境、加强交通系统中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可以提高交通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水平。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郭忠印教授探讨了道路设施安全改善的数据需求,建议有关部门公开数据以支持科研院所在该方面的研究,进而促进道路设施安全改善标准规范文件的出台。
在论坛的讨论交流环节,梁康之先生和马建明博士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及各个州均建立了交通事故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每一项事故数据信息十分详细并有专人负责整理,与之相比,国内的事故采集标准良莠不齐,因此梁康之先生建议我国可以先在部分城市试点建立类似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再逐渐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道路设施安全改善论坛旨在为国内外交通安全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交流国内外交通运输部门在道路设施安全改善方面的发展经验,更好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促进中国道路设施安全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