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李佳奇、叶采阳、高越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2024年5月28日,叶采阳进行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行人危险场景分析与自动驾驶车辆安全决策研究》。叶采阳论文针对行人危险场景与自动驾驶安全决策算法开展研究。论文融合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和自然驾驶数据,构造行人专题危险场景库,解析了行人过街与纵向碰撞两类事故场景致因关系,并识别场景的核心致因要素。针对行人过街场景,研究标定了三阶段自动紧急制动与责任敏感安全(Responsibility-Sensitive Safety,RSS)自动驾驶安全决策算法,从安全性、可靠性与保守性方面对比评估算法性能。构造了行人过街冲突加速测试场景,并提出将RSS嵌入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优化策略,提升了算法避撞性能。研究成果丰富了行人危险场景库,克服了人车事故致因复杂、安全决策算法适用性不足的难题,形成了系统的算法标定优化方法与仿真测评技术,具有创新性与应用价值。

  叶采阳于2021年入学,导师为王雪松教授。在读期间参与了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的面向自动驾驶的中国事故碰撞前场景研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AR-HUD显示的驾驶预警功能设计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的面向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测试的交通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多个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共发表SSCI、EI检索论文2篇,在《交通与运输》发表论文1篇,在TRB年会发表论文2篇,在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发表论文1篇,并荣获十佳论文。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上海理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自动驾驶研发工作。

  2024年5月28日,李佳奇进行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建模与安全改善研究》。李佳奇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针对高速公路安全分析模型构建、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判别、安全改善效果评估三方面核心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采用了基于CatBoost的安全分析模型,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框架SIAP分析了事故与安全影响因素的关系。构建了基于安全可提高空间法的事故多发路段判别模型。使用因果森林法评估了入口道改善措施、出口匝道改善措施、交通指引标志优化、增设路侧护栏以及桥梁段改善措施的效果与适应性。研究成果提供了我国高速公路改善措施效果与适应性评估的新方法,为高速公路的隐患排查与改善工作提供了更专业、更精细的方法支撑,具有创新性与应用价值。

  李佳奇于2021年入学,导师为王雪松教授。在读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学技术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苏州市交通安全治理与风险防控服务项目、苏州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等多个科研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在TRB年会发表论文2篇。毕业后就职于上汽零束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自动驾驶研发工作。

  2024年9月14日,高越进行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硕士论文题目为《城市地面道路安全分析与改善研究》。论文以广州市城市地面道路为研究对象,针对安全分析模型构建、交通事故多发道路判别、改善措施效果评估三方面核心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城市地面道路各类特征变量的提取方法和安全评估方法,重点分析道路衔接特征及慢行交通设施的安全影响。对比了不同交通事故多发道路判别方法,对城市地面道路进行判别。构建了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经验贝叶斯前后对比法的改善效果评估方法,评估了缩小交叉口尺度、优化交叉口渠化、关闭接入口、增设非机动车道、增设机非隔离及人行道护栏五项改善措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城市地面道路安全评估提供了方法参考,支撑了广州市交通事故多发道路判别与改善等工作,具有创新性与应用价值。

  高越于2021年入学,导师为王雪松教授。在读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交通事故多发道路安全改善效果评估研究)、广州市事故多发点段隐患排查及改善方案、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白皮书等多个科研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在《汽车与安全》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TRB发表论文1篇。毕业后就职于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综合交通规划工作。

©CopyRight 2003-20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备案号:沪ICP备130053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