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团队参加第26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2018年8月26日,第26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于河南省郑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学会、台北市交通安全促进会和郑州大学主办。本届研讨会主题是城市交通的展望——“安全、绿色、迅捷、智慧”,契合了都市交通发展的普遍趋势,蕴含了都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王雪松教授与7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会议。


当日上午,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谈朗玉副主席主持会议开幕式,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方守恩致辞。两岸专家进行了主题报告会交流:淡江大学总务长罗孝贤系统介绍了台北市绿运输大战略,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综合交通规划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周翔对上海大都市圈交通协同战略进行了剖析,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则提出了“工程医院”这一新概念,并汇报了工程基础设施病害整治技术平台的建设进展。


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方守恩致辞


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方守恩教授和参会同济大学师生合影

下午的会议分五个分论坛进行,共对58篇论文展开了交流,课题组研究生徐晓妍、唐冬杰分别提交了论文。第一至第四分论坛分别以“交通战略与规划”、“交通设计与安全”、“智慧交通与控制”、“交通营运与管理”为主题。第五分论坛为青年论坛,给海峡两岸年轻的交通学者们提供了交流各自学术成果的平台。


针对“交通战略与规划”主题,海峡两岸专家从城市交通总体规划,到快速路网、城市停车、人行环境等专项规划,对台北、上海、郑州等城市的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进行解读,并提出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愿景和要求。王雪松教授担任点评人,对各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


针对“交通营运与管理”主题,两岸学者的讨论集中于道路设施、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三方面。道路设施方面包括城市主干路慢行交通通道的设置方案研究、可变车道规划研究等;地面公交方面包括郑州市公交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台北市双节公交车营运课题的探讨等;轨道交通方面则有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物资供应链管理、综合轨道交通技术标准的研究等。唐冬杰针对上海市23条城郊主干道,采用基于网络限制的核密度估算方法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判别,并提出改善对策。


青年论坛上,海峡两岸年轻学者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当下交通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例如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应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运用社交媒体挖掘和情境感知技术对公交使用者的情感进行分析,以及运用现实增强技术和Beacon定位技术获取交通场站内的人流移动轨迹和位置信息。徐晓妍利用从上海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的危险事件,对驾驶员的风险程度进行了聚类,并用逻辑回归分析了驾驶风险的影响因素。在总结发言中,徐晓妍代表海峡两岸的青年学者总结了青年论坛的交流内容。



徐晓妍于青年论坛进行论文介绍


徐晓妍代表青年论坛进行总结发言

本次交通学术研讨会集两岸交通专家于一堂,围绕会议主题,认真研讨,相互磋商,拓展思路,借鉴先进经验,共谋都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思路。本次会议深入强化了两岸学者之间的合作,广聚行业资源,广纳真知灼见,为海峡两岸都市交通研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性建议。

©CopyRight 2003-20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备案号:沪ICP备13005359号-1